2024年6月6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唐娟副教授于5教202教室做了一场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首先,唐老师讲述了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唐老师指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数字经济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其次,唐老师对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学教学知识点教分散、数量较多,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大,涉及数学模型的知识不能很好掌握,无法将经济学原理与经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课时为48学时,且基本全部为理论课时,通常采取“板书+课件”的方式讲授知识,存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互动有限、任课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课程考核方面,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重为30%,存在平时成绩的赋分难以体现区分度,过程性学习在总评成绩中占比小等问题。
再次,唐老师提出了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目标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目标二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推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目标三是完善和创新课程考核机制,注重全程全方位综合能力的考核。
最后,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唐老师提出如下具体措施。第一,应优化、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二,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第三,持续完善混合式教学,拓展线上教学平台的深度和广度。第四,开展课程教学考核改革,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例。
本次讲座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