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交流学习】共话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专业建设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者:jingji  点击:

2024年12月27日-29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赵欣、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曹翠珍、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张文静共赴北京参加2024年供应链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研讨会。研讨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承办。会议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大学、广西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90余所高校的130多位老师共同探讨数智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颜志军、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时静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共有7位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权威专家进行了主题汇报。其中马士华教授、赵林度教授、宋华教授、张祥教授以多年来供应链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为我校供应链管理新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荣休二级教授马士华认真梳理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变化,以及它们的深刻内涵和定义演变过程,在分析的过程中融入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的观点,阐明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价值及差异,并提到供应链管理的四个核心理念与四个新动向,新动向涉及供应链绩效目标评价、并行计划模式、实时执行决策及供应商关系等四个方面,层层推导,引人深思。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赵林度主要介绍了产教融合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的思考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模式、新型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不能失误、不能趋同、不能脱离实践和时代;产教融合的探索分为人才培养的延伸和科学研究的融合,主要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探索,利用实践加深理论知识,推动理论创新,他认为产教融合是一流师资的摇篮;产教融合的实践涉及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及平台,并展示了学院的创新成果。参会嘉宾对这种始于问题、贯穿能力的教学方式表示深切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基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课程及案例教学展开了经验分享,他首先指出,在数字时代,商科教育的教、学、思、行都发生了变化,课程内容需要关注数字化供应链的定位、目标、创新要素、创新模式、分析框架和手段、技术架构和实施等,建立起相应的教学框架。然后他提到了情景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开发,并以国联股份数字供应链为例,详述了情景式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这一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将产业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贴合实践,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迭代创新,使课程更有“生命力”。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祥教授主要探讨了优质课程和一流专业的建设,建设一流专业必须以优质课程为基础,而一流专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培养一流的人才、汇聚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学科、形成一流的文化。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搭建了专业建设与课程提质的链路,按专业知识与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维度将课程分类,打造不同能力的矩阵,并在专业知识间构建了知识图谱,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高效的学习,同时还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及走进企业的社会实践,目前学院已有三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建设效果显著。

本次会议为各高等院校负责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教学经验、学术思考和研究方向的平台,同时也增加了我校与985、211院校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众多前瞻性的观点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有助于我们发现课程设置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理念与技巧,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给教师团队提供新的教学灵感与策略,为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上一条:【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点亮学术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下一条:【论文指导】行政管理教研室开展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答辩会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

 电话:0354-5503622 邮编:030800 

晋ICP备10201225晋公网安备 14072602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