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教育科研智能化转型,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刘鸿雁、杨煜坤两位教师,于2025年3月赴广州参加《量子跃迁·AI 赋能——助力智慧教研科研能级突破工作坊》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教育技术专家郑远霞主持,聚焦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系统性应用,通过“工具组合+场景实操”模式,为参训教师揭开了智能化科研的新范式。
一、AI工具革新科研流程:从文献检索到论文撰写
培训以“拆解流程、组合工具”为核心逻辑,强调通过AI技术优化科研全链条。郑远霞老师提出:“AI的价值在于精准解决单点问题,而非替代研究者。工具组合拳能释放学者的创新潜力。”郑老师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工具:
1.文献检索:告别“广告海洋”,直达优质资源——密塔AI搜索。国产聚合工具支持“全网+文库+学术”三种模式,可一键过滤广告,直接生成结构化报告。比如,输入“课程思政与图书馆协同路径研究”,密塔10分钟内输出包含文献摘要、数据图表及原文链接的综述报告,效率较传统检索提升5倍以上。
2.长文档解析:从“读不完”到“精准提炼”——飞书多维表格。支持链接、PDF、图片等多模态解析。上传50篇文献至飞书多维表格,AI自动生成“研究目的-方法-结论”对比表,2小时完成以往一周工作量。
3.创新场景:图表解读与跨学科应用——可视化分析。将论文热力图、实验数据图上传AI,可自动生成通俗解读文本,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落地实践:构建“人机协同”科研新生态
两位教师结合学院需求,提出“三步走”应用计划:
第一,技术赋能课题申报。利用AI工具分析近五年国家级课题高频关键词,优化学院重点项目的创新点设计;第二,文献管理智能化。搭建飞书多维表格系统,实现百篇文献的自动分类、关键信息提取与本地化存储;第三,教学研融合。将AI生成的图表解读、情景模拟案例植入课堂教学,设计“AI辅助课堂辩论”“虚拟科研导师”等新型教学模式。两位老师坦言:“过去文献综述需‘广撒网’耗时筛选,如今AI工具让研究直奔主题。节省的时间可更专注于核心论证与创新设计。”
三、结语:智能化浪潮中的学术新起点
此次培训标志着我们正式迈入“AI+科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未来,我们将以此次学习成果为基点,持续探索智能化工具与教育科研的有机融合,助力教师在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实现“量子跃迁”,为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