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培训交流】传递前沿技术,共探智慧教研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3  作者:刘鸿雁  点击:

2025年4月2日,晋中信息学院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迎来一场“技术赋能未来”的专题分享会。刘鸿雁、杨煜坤两位教师结合近期参加的广州“AI赋能学术研究”培训成果,面向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深度交流,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工具在农林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学科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一、技术落地:从“理论学习”到“场景适配”

分享会上,两位教师以“工具组合拳”为核心逻辑,聚焦农林经济领域研究痛点,拆解AI技术赋能科研的全流程:

刘鸿雁老师现场演示“密塔AI搜索”工具,以“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为课题,输入关键词后,AI自动筛选出近五年核心文献、政策文件及市场报告,并生成包含数据对比图表的综述报告。她强调:“传统检索需耗时数日筛选无效信息,而AI工具可一键过滤广告与非相关数据,效率提升超70%。”

针对农业政策分析需求,杨煜坤老师展示如何利用“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快速提取同类课题研究框架,结合AI生成的申报建议,优化学院在“乡村振兴政策评估”领域的申报策略。

接着,通过“Kimi”工具,两位教师演示了农产品市场热力图的AI解读功能:上传一张玉米价格分布图,AI自动生成包含区域差异分析、趋势预测的千字报告,并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这解决了学生面对专业图表“看不懂、用不上”的痛点,让科研成果快速反哺教学。

刘鸿雁老师强调:“AI还能解析卫星遥感图像,辅助分析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为区域农业规划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二、现场互动:点燃教研创新火花

紧接着,分享会设置“实操演练”与“问答共创”环节,激发教研室教师的深度参与。全体教师分组操作“密塔AI搜索”,以“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为命题,竞赛生成高质量文献综述。最终赵林霞老师小组凭借“政策对比+农户调研数据融合”的报告获得优胜;针对“农业经济模型构建耗时”问题,刘鸿雁老师建议利用“DeepSeek”工具自动解析历史数据,生成变量关系图谱,缩短模型设计周期。

三、未来规划:构建农林特色的AI教研生态

基于分享成果,教研室主任王怡老师确立三大行动方向。第一,工具普及。开设“AI科研训练营”,分阶段培训密塔、Kimi等工具,重点攻克农林数据清洗、政策文本分析等场景;第二,资源共建。教研室各个学科老师组成共建小组,搭建“智慧农林研究平台”,集成遥感数据、市场报告及政策库,实现资源跨学科共享;第三,教学创新。设计“AI+田野调查”融合课程,指导学生利用工具分析农户访谈录音、卫星图像,撰写数字化调研报告。

四、结语:以智能化为犁,深耕农林教研沃土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拥抱变革的宣言。王怡老师总结:“AI不是取代‘脚踩泥土’的田野精神,而是让研究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未来,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将继续推进AI技术与农林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懂技术、接地气”的新农科人才,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书写新篇章!


上一条:【培训交流】解锁AI学术研究新动能

下一条:【学术讲座】经济与管理学院谢晓军副教授开展专题学术讲座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

 电话:0354-5503622 邮编:030800 

晋ICP备10201225晋公网安备 14072602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