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霍丽君副教授在5教407教室开展了一场以“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感想与反思”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围绕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为学科建设注入新思路。
霍丽君老师首先从学情分析切入,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两大挑战:一是学生数学与统计学基础差异显著,二是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她强调,这些差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需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加以应对。

在“感想与反思”部分,霍老师重点剖析了案例教学法与小组研究报告的实践成效。针对案例教学法,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提升对理论方法的理解(87%)、增强课程兴趣(76%),并提高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68%)。但同时也存在案例典型性不足、专业针对性弱等问题。对此,霍老师提出改进方向:建设分专业案例库、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增强案例的拓展性与延伸性。此外,她提醒需警惕案例教学可能弱化对经济现象全面分析的局限性。
关于小组研究报告,霍老师分享了学生反馈:85%的参与者认为小组合作强化了知识掌握,90%的学生表示研究过程提升了团队协作与报告撰写能力。然而,实践中仍面临分工不明确、数据处理困难等挑战。她建议未来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强化科研训练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数据分析项目。

讲座尾声,霍丽君老师展望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创新方向:一是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引入面板数据等进阶内容;二是结合学科竞赛激发创新思维;三是探索AI工具在计量分析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她总结道:“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协作与创新的过程。通过持续反思与改进,方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次讲座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现场师生反响热烈。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学方法研究,深化校企合作与学术交流,助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